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24-08-15 08:58 |
生命长河里,最先站出来帮我们明晰人生理想的人是老师。每个人成长路上,都离不开父母师长和诸善知识的提醒引导。
花开树下清风凉,循循善诱去远方。走不过去的坎儿,看不见的未来,旅途岁月中,总会从那块圣坛上启发出力量。
一位智慧老师,就是灵魂启迪舵手。生命季节里,因为师长的引领才能看清世界完整的模样。即使那些紧闭的门扉,也渐渐打开心窗,虽然唱着跑调的歌,但心中追逐梦想的船总会起航。作为师者就有责任,作为育者就要慈祥。教鞭下播撒箴言,摆渡青春释放张扬。翻开书页寻找智慧灵光,那些盛放过的灿烂碎片就是滋养。
时光与时光里的故事会慢慢淡去,灵魂素养与拯救无有停场,如何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好老师?打开书,看看智者怎么说,既然站在讲台上,就得有温度,就得发光。
翻开朱永新老师的作品《致教师》,前言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仔细品读,觉得文字清新自然,写出了一线老师的心声。瞬间感觉朱老师离我们那么近,那么真实,一下子吸引我,让我无形走进教育专家的精神世界。读完《致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就是为一线教师而写,文字的焦点离我们很近,令人振奋、感动和沉思。
本书共四辑。第一辑到第三辑是朱老师为一线教师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真诚解答。第四辑饱含对一线教师的希望和寄托。全书以一位新教育见证人的身份,用回信的方式回答老师们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致教师》是朱老师对新教育一路历程的回顾和思考,让我们深刻感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含义。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挣扎与困惑、执着与智慧,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首先朱永新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致教师》以教师对自身的认知程度为出发点,与一线教师探讨如何寻找为人师表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享受教育生涯,如何学会思考、阅读、坚守,如何关注窗外世界以及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教师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幸福程度也与学生的幸福密切相关。朱老师相信每个教师都会在职业生涯中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办法,都会以身为教师为荣,进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他说“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相信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当我们工作出现倦怠时,把《致教师》这本书作为镜子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改进思想和行动。
我觉得我们先要信任和理解自己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温度决定了教室的温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怎样一个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学生也会变得没有自信和朝气。我们要相信未来之路的美好,一路凯歌一路前行。朱永新老师强调:“坚持才有奇迹。”他强烈建议一线教师要进行阅读和写作。经过阅读和写作洗礼后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离幸福更近,才会眼里有光!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教师在这样的描述下,不再过于神圣化,而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顿时,有了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作为教师,只要每天进入校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就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天回家前,听到孩子的一声声再见。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在《致教师》中,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需要成长的养料,而不需要外界过于来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教师要正确的关爱自己。像废寝忘食之类,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可以作为拼搏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成为常态,要学会科学、合理、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现代社会大家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有的人理解偏差形成对教师的道德绑架。但是在朱老师的笔下教师就是教师,对于教师的的态度是客观中肯的,老师也是人并不是神,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并不能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凡事有度,神圣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恰如其分的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爱己爱人。教师心中充满爱的正能量,才会教出健康品格的学生。我想品格健康应该是排在学习知识之前的。
我认为做教师就应该是朱老师笔下的模样,我把它用八个字总结:“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我把这八个字当作我的座右铭,我想成为这样的教师,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向它靠近。
认识一个人要靠缘分,了解一本书要靠耐心,征服学生要靠智慧,与人相处要靠包容。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读完《致教师》,让我生出一种渴望和信心,尽管我的生存状态依然处于最底层,但我相信,我的教育生活将来会随着朱老师的建议趋向幸福和完整,最终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老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